WelcomeHome Multi-language Support
  • Home
  • Our Services
    • Counselling Service >
      • 留学生心理咨询
      • 华人心理咨询
    • General Information Consulting
  • About Us
  • Blog
  • Join Us
  • Contact
  • Support Us

your second home in the uk

说说心理咨询那些事

19/11/2018

0 Comments

 
作者: 王子薇-WelcomeHome 心理咨询师
Picture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今天我想说说什么是心理咨询。十几年前高考报考专业的时候家人希望我学医,我说不行,我晕血,我说不然我当个心理医生吧, 也是医生啊。 家人笑笑没说什么。 没想到当年的一句玩笑话如今却真的成为了我的职业。大学快毕业那年,我去了一家医院的心理科实习,可是到了才发现怎么现实和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老师说咨询中建立咨询关系很重要,要倾听你的咨询对象,要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要运用同理心支持和理解咨询对象。怎么到了现实中一切都变成了冷冰冰的量表,和一粒粒的百忧解(抗抑郁药),每个病人不超过10分钟就搞定了?后来我才慢慢明白, 这里是医院,大夫给病人看的是器质性疾病,也就是用药物控制大脑和身体从而产生身体机能的变化,比如,如果你太亢奋,开点药让您镇静下来,如果你太难过,开点药让你神经大条,感觉不到太多情绪。然而这听上去简单有效的方法却是一种被动性的改变,虽然能暂时解决问题,却会容易让我们产生对药物的依赖,并且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感觉不到难过的你,也同样感觉不到快乐。后来,离开医院的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心理咨询的道路,因为心理咨询不同,虽然他的成效没有药物治疗直接有效,但是它可以让咨询对象有主动意愿的改变,一但我们的大脑学会了应对方法,就像是我们掌握了一个技能,长期有效并且没有后遗症。
这里说说几个常见的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Picture
 1. 心理咨询都是忽悠人的,和算命没什么差别
          因为人们的心理是看不见摸不找,而只能用心感受的东西,所以这确实听上去有点悬乎。英国心理学会的杂志“The Psychologist”总是在讨论为什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我想这会是个经久不衰议题,因为相比数理化这些硬科学来说,心理学始终没有他们实实在在。然而,不论他是不是一门科学,他的成效和可靠性与算命是没有可比性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运用的方法和流程都是建立在成型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即使近些年很多电影会开玩笑地把心理咨询师演绎成个半仙儿,整个咨询中咨询师只需要问一句话“那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也相信不是每个能问这句话的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价值。这句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着咨询的真谛 – 感受, 这个已经被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都市中的人们渐渐遗忘的东西。试问,有多少人会不时停下来体验一下此刻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也许当你能明确自己感受的时候,你的命运就能由你自己来掌控,你也就顺便能给自己算算命了吧。

Picture
2. 心理咨询就是花钱找人陪聊。

         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错误,但关键是和谁聊,怎么聊,聊什么?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结构性的聊天是有治愈效果的,这就好比咨询。当然,不找专业咨询师,而是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能有个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聊天说话,把情绪发泄出去,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这里的问题有二:



第一,谁是这个可以依赖信任的人?
       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国内的家人永远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可为了怕家人担心,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报喜不报忧。有人说,我还有发小儿,家里的哥们儿姐妹儿们一向是我无话不谈的死党,然而你会渐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上的距离似乎也渐渐拉开了彼此心理上的距离,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朋友圈渐渐改变了彼此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对事情的理解也慢慢开始有了差异,加上时差等客观因素,似乎我们聊天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努力尝试结交新朋友。如果你真的有幸,这将是个直接有效的陪聊对象。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发现似乎年龄越大越难交心,简单吃饭聊天的朋友也许不难找,但真正能交心的人却少之又少。而且很多时候,留学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正是很多人问题的来源, 说起话来也自然也变得小心翼翼,没那么痛快了。最后,你的Partner可以是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唯一的问题是如果遇到两人的情感问题,那聊天就要另找他人了。

第二,即使有了聊天对象,对方真的能听到我们想表达什么并且给予我们有效的回应吗?

       和朋友聊天,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xxx真是郁闷死我了,简直没法和他沟通!我和他说:“我今天很郁闷,在图书馆呆了一整天都没憋出几个字来,后天就要交论文了,怎么办啊!” 然后他就开始给我讲大道理:“你应该先。。。然后。。。”,结果我扭头走人,心里更烦了。我知道要抓紧时间,要怎么做,我和他说就想听他安慰我两句,说点好听的,你说怎么就这么难呢?!!!

        其实生活中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我们主观地听到我们自己想听的,或表面的内容。比如,对方问怎么办?我们就给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其实也许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沮丧和自责,一天的时间白白浪费了。所以,如果你能听明白这层含义,你会明白对方讲这些话真正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讲道理给方法只会让她更加沮丧和不自信。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很多,比如很多和父母的对方话最后总会让我们觉得很烦,因为他们从来不听我们说什么,或者说听不懂我们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但这不能怪他们,因为倾听是件很花精力并需要学习和练习的一门技能,而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且时刻都能做到的,所以即使是咨询大师一样会有和家人朋友吵架闹别扭,沟通无效的时候。然而,合格的咨询师能保证的是在有限的咨询时间内做到真正的倾听,感受对方的感受,并给予有效的回应。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那相信你也就不用花钱找“陪聊”啦。

Picture
以上内容有点负能量,好像不找咨询师生活就过不下去了似的。当然别被我忽悠怕了,其实我相信大部分问题我们自己都是有能力自己处理好的, 下面我给些可能你早就知道却总也做不到的建议:

1) 多做运动。
       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快速活跃起来,大脑血液充足,做事情也自然事倍功半。
​
2)多见人,多参加各种活动。

        出门走走,参加活动可以迅速地拓展我们的社交圈,这种社交不是让你对每个人都掏心挖肺,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点头微笑都能让你一天的心情大好。即使我之前说,这个年纪的我们很难找到交心的朋友了,也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努力交新朋友了。人毕竟是群居的动物,不要把自己isolated了。我不得不说,我有很多client都是把自己憋在宿舍憋出毛病的。通过简单地说话聊天,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正能量和交换信息。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3)让自己的生活规律化。
        生物钟这个词我们很早都听说过,但是又有多少人有效的利用生物钟呢?让自己的生活规律化,不但对身体健康有帮助,更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好处,因为我们能够预期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规律化不见得一定要早睡早起,对于夜猫子型的选手晚上工作一样可行,只要你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工作,休息身体就能正常运转。这个方法尤其对于有拖延症的同学有效。
以下特别针对留学生们:

Picture
4)要勇于接受差异,勇敢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舒适区)。
​

        我认识很多留学生都很“排外”,即使我们自己就是这里的外国人,但是我们觉得“当地人”才是我们所谓的外国人。 所以我们还是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按照自己的文化习惯来生活。而当这里的“外国人”跟我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我们会看不惯对方。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与其寄期望于本地的“外国人”改变来迎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改变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呢?
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和我说自己在班上被人欺负,小组讨论的时候总是被人忽略,觉得自己没有参与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后来通过咨询我渐渐发现,是我们的文化差异和学习习惯的不同造成了这种误会。与其说我们被排挤,不如说我们不愿意或不能改变自己而融入到其中?中国人有谦逊,客道的文化,遇事多忍让,也就多了些被动接受,少了些主动争取。加上之前在国内的学校,大家习惯于听和抄(输入),可英国的学习方式需要大量的主动思考和表达(输出),这里的 Lecture (需要我们听,抄的部分)只占了很小的比重,而大部分在于自学阅读和Seminar的小组讨论(需要我们主动思考和表达的部分)。如果在这种小组讨论中我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听抄式被动学习法,然后等着别人点名让我们回答问题,那自然是没有参与感,因为这里没有人推着你回答问题并参与讨论,一切在于自己的主动争取。所以这里的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走出我们comfort zone的过程。

Picture
5)最后,我们要学会独立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里的独立除了生活上的独立,更是心理上的独立。习惯了衣食起居都由家人细心照顾,身边无时无刻有老师父母督促指导的我们,只身一人到了国外,也许你有瞬间的被解放的感觉,可这自由的背后,有更多人是迷茫和不知所措。没人每天给我们布置作业,检查批改,考试,默写,甚至很多人的课表都是松散的大段空白。拿着长长的reading list,老师的联系方式,考试的时间表,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很多人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们从来不用,也没机会考虑这个问题,从前的一切都有人为我们安排好了。而现在所有的主动权都交回到了自己手上,如何运用时间做什么,怎么做,这都需要我们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后果和随之而来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无法适应留学生活,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人到考试前几天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于是开始责怪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或干脆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但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成长和独立自主的代价,如果我们不想一辈子在父母老师的羽翼下生活,就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压力和问题变得独立和强大。如果留学前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那么现在开始也不晚,只要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以上是一些理性化的建议,如果你看了以上建议并能开始行动,那相信你能很快就能健康享受留学生活的每一天。然而如果你觉得这些我都懂,但还是做不到,或还是感觉不开心,郁闷,难过,睡不着,吃不下,害怕,情绪起伏不定,总想哭,总想打人骂人,无所适从,无处开始。。。。。。又没有我说的那种能免费陪聊的人,记得这里其实有很多专业机构可以帮助你。不要自己拖着,扛着,觉得一觉醒来一切就都好了(如果你能睡得着的话)。

        心理咨询是能帮助你的方法之一,咨询中我不会给你直接的建议,因为这些建议,像我一开始说的,也许你早就知道。但为什么还是出现问题的,说明道理我们都懂,但做起来却因人因事而定。所以咨询的作用是帮助每一个个体看到,感受到,了解到自己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我们心理的变化多端不是一两粒药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个one off的case。情绪的变化是时时刻刻的,你只有找到了制造解药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强调一下,心理问题不是病,他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的,并需要不断面对和解决的过程。

        所以,我不是医院的医生,我不是玄学家,占卜师。我是一名心理医生。一个会认真倾听,仔细感受,不评价,不判断,不讲大道理,但是和你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或有什么想要与我分享的故事,欢迎发邮件给我:ziwei.wang@welcomehomeuk.com。如果你需要找我这个心理咨询师聊聊,欢迎随时预约咨询。
 
谢谢!
 
王子薇
心理咨询师
WelcomeHome Multi-language Support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Categories

    All
    Beautiful Stranger
    Personal Experiences
    WelcomeHome News
    WelcomeHome Recommend


    Author

    WelcomeHome Support people from overseas.

    Helping you find out your Happiness,Confidence, Belonging, Well-being, Comfort 


    What is more

    留学生心理咨询
    华人心理咨询
    one-to-one peer support service
    counselling service
    peer support group service
    workshops and events

    Archives

    November 2018
    August 2017
    May 2017
    April 2016
    March 2016
    November 2015
    September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RSS Feed

    View my profile on LinkedIn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Home
  • Our Services
    • Counselling Service >
      • 留学生心理咨询
      • 华人心理咨询
    • General Information Consulting
  • About Us
  • Blog
  • Join Us
  • Contact
  • Support Us